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经济和信息化局 新疆天业(集团)有限公司
一、基本情况
新疆天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业集团”)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的大型国有企业,产业涉及塑料制品、节水器材、化工、电石、热电、矿业、建材、对外贸易等多个领域。目前天业集团已成为国内氯碱化工产业化配套完整、产品型号齐全的聚氯乙烯生产企业,规模优势十分显著。通过稳固发展现有优势主业,淘汰劣势产业,进一步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凭借深厚的研发背景和持续的技术创新,以其优良的产品性能和稳定的品质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塑造了天业品牌。面对全球经济形势的复杂多变和行业竞争的日益激烈,天业集团持续推动聚氯乙烯产业的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通过内部孵化初创企业的方式,持续推动创新、拓展业务并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
天业集团聚焦碳基新材料产业链上下游一体化协同发展,紧紧围绕企业1+2+2的发展战略,采用创新平台打造-科技项目开发-重点项目引领-初创企业孵化-市场化运营的创新成果孵化模式,健全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建立新型研发机构,以“揭榜挂帅”等重点项目为牵引,以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发展,形成了完整的资源链、创新链、人才链、供应链多位耦合、协同,实现转移转化、创业孵化、科技咨询、检验检测、知识产权等全链条孵化,成功孵化出以天创科技为代表的一批初创企业。
二、主要做法
(一)明确孵化目标与战略定位
明确的孵化目标和战略定位有助于初创企业聚焦核心资源,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孵化成功率。通过精准的市场定位和有效的资源配置,助力初创企业推出具有创新性和竞争力的产品,提高市场竞争力。天业集团把明确孵化目标和战略定位作为内部孵化初创企业的首要任务,以碳基新材料延链、补链、强链为目标,深入分析市场需求、竞争态势和自身资源能力,确定孵化的业务领域、市场定位和发展方向。同时,制定具体的孵化计划和时间表,明确孵化项目的里程碑和关键节点,确保孵化过程的顺利进行。
(二)构建完善的孵化体系与平台
构建完善的孵化体系和平台是内部孵化成功的关键。天业集团在不断完善孵化体系建设的同时,着力打造保障成果孵化的平台,以天业集团技术中心为依托,以聚合工程研究中心、树脂评价中心、模具加工中心为抓手,建立专用树脂开发、塑料制品应用、检测及评价服务一体化创新孵化体系,组建PVC高性能材料兵团重点实验室、塑料加工中试基地等多个研发平台,为科技成果孵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提供全方位孵化要素保障
天业集团向内部孵化企业提供包括资金、人才、技术、市场等各方面的资源支持,并建立科学的孵化管理机制和评估体系,确保孵化项目的顺利推进和对在孵项目的有效监控:
1.在资金方面,设立专门财务人员进行资金管理,为企业提供充足的启动资金和运营资金,并保障初创企业的注册资金按计划到位。此外,积极寻求政府资金支持和与外部融资机构的合作,以拓展在孵企业的融资渠道。
2.在人才方面,天业集团充分利用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优势,以“天业集团+天创科技+创新平台”的三合一模式,通过内部选拔、外部招聘和合作培养等多种渠道,积极吸引和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人才,打造出多支科研能力强、专业水平高、攻关速度快的研究团队,为内部孵化创业企业组建高质量创业团队。
3.在技术方面,天创科技通过打造创新平台,充分汇聚创新资源,为在孵企业提供先进的技术和研发支持,帮助其解决孵化过程中的技术难题,提升产品竞争力。同时,通过共享技术资源、开展技术交流和合作研发等方式,促进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
4.在市场方面,天业集团通过共享销售渠道、开展联合营销和品牌推广活动等,协助天创科技等初创企业积极开展市场调研、品牌推广和销售渠道建设等工作,企业利用天业集团的原料优势、营销渠道优势,能够大幅提高市场知名度和竞争力,快速拓展并占领市场。
(四)营造创新文化氛围与激励机制
创新文化氛围和激励机制是激发员工创新精神和创业热情的重要因素。天业集团孵化企业注重营造开放、包容、协作的创新文化氛围,鼓励员工敢于尝试、敢于创新,允许失败和容错。同时,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1.倡导员工敢于挑战传统思维和模式,鼓励跨部门、跨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形成浓厚创新文化氛围。一是组织内部创新竞赛、创意分享会等活动,激发员工的创新灵感和热情。二是邀请行业专家、创业者等外部人士进行交流和分享,拓宽员工的视野和思路。三是鼓励员工参加各类创新创业大赛,以赛事活动为契机,提升员工创新动力和创业能力。
2.建立与孵化项目成果相挂钩的奖励激励机制。一是对取得突出成果的团队和个人给予高额奖金奖励,并设置相应的晋升、薪酬调整机制,增强员工创新创业的荣誉感和获得感。二是提供丰富的培训和学习机会,提高员工的创新创业能力和素质。
(五)完善风险管理与控制
科技成果孵化面临着市场风险、技术风险、人才风险等诸多挑战,天业集团助力孵化企业不断加强风险管理与控制,确保孵化项目的稳健发展。
一是成立风险控制小组,在孵化早期,对孵化项目开展全面风险评估和预测,识别潜在风险,制定防范和应对方案。
二是建立风险预警机制,通过定期报告、数据分析等方式,对孵化项目的进展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和风险预警,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予以应对。
三是加强内部控制和合规管理,通过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和流程,规范孵化项目的管理和操作,确保孵化项目的合规性和稳健性。
(六)持续跟踪与评估孵化效果
天业集团建立了科学的孵化项目评估体系,定期对孵化项目的进展情况进行评估和反馈。通过定期评估、项目汇报和成果展示等方式,了解孵化项目的实际成果和存在的问题,确保孵化项目的顺利进行和有效管理。同时,建立反馈机制,鼓励员工对初创企业发展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通过收集和分析员工反馈意见,不断优化孵化策略和管理机制,提高孵化成功率。
三、取得成效
天业集团科技创新成果不断落地,目前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7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9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1家。其内部培育出的天创科技以国家企业技术中心为依托,与天业集团深度合作,先后承担并参与863项目2项、863引导项目1项,国家火炬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成果项目、国家星火项目、国家技术创新项目、国家重点工业试验项目、国家重点科技推广项目等30余项,省市级项目80余项,师市级项目80余项,取得科技成果50余项;累计申请专利300余项,授权230余项;主持编写国家标准5项,地方标准15项,企业标准30余项。
天创科技不断发掘和培养内部潜力,加快科技成果和科技项目的实施转化,推动“聚氯乙烯高发泡材料”“PVC建筑复合板材”“耐寒高密度板材”等创新成果的转化,建成“1万立方米阻燃保温材料示范项目”“15万平方米PVC建筑复合板材”“2.5万平方米耐寒高密度板材”等科技成果转化生产线,连续两年实现营业收入2000万元以上,产生了良好的科技成果转化效益。
四、创新点分析
(一)强化顶层设计与战略规划
天业集团采用独立法人治理-科研机构辅助开发-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营的管理模式,建立了完善的创新管理体系,为内部创业式创新指明了方向。
(二)多方位技术开发模式
采用产学研合作-科研创新平台打造-关键技术开发-科技项目攻关的技术开发模式,以承担科技项目为抓手,推动技术开发和科技成果的转化实施。
{C}(三){C}全链条人才培养创新模式
采用吸引人才-创新平台培养人才-孵化企业使用人才-转化成果锻炼人才-开拓创新成长人才的模式,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人才培养通道。
(四)营造积极的创新文化氛围
积极营造良好的创新文化环境和氛围,让员工敢于尝试、敢于创新;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与培训,为创新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网站标识码:bm07000001 京ICP备 04000001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102700068号